问:孩子6岁,马上上小学了,最近发现他在家写作业坐不住,总爱抠橡皮、玩笔,还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,我担心他有多动症,想问问多动症的孩子具体有什么表现,尤其是即将上小学的孩子?
即将上小学的5-6岁多动症孩子,表现会更贴合“学习场景需求”,主要集中在“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任务完成、多动冲动影响规则遵守”两个方面,与幼儿园阶段相比,更易在“学业准备相关行为”中暴露问题,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结合小学入学准备需求,总结出这类孩子的典型表现:
在注意力不集中方面,最明显的是“任务完成困难”:比如在家写作业时,无法专注10-15分钟(6岁孩子正常专注力应达到15-20分钟),频繁出现“抠橡皮、玩笔、发呆”等分心行为,1页简单的描红本可能需要1小时才能完成;记不住关键信息,比如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(如“要带绘本”“要写10道算术题”),即使家长反复提醒也容易遗漏;做事情缺乏条理,比如整理书包时会把书本、文具随意塞进书包,找不到需要的物品,甚至会忘记带作业到学校。
在多动冲动方面,突出表现为“规则遵守困难”:比如在家模拟小学课堂坐姿时,无法安静坐着,经常扭动身体、站起来走动,即使家长提醒也只能坚持几分钟;容易冲动打断他人,比如家长讲解作业时频繁插话,或在别人说话时突然转移话题,无法耐心倾听;情绪控制能力弱,比如作业遇到难题时容易发脾气、扔笔,甚至拒绝继续写,需要家长哄很久才能平复,这种情绪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效率。
此外,即将上小学的多动症孩子还可能出现“学业准备能力不足”的伴随表现:比如握笔姿势不规范且难以纠正,写字歪歪扭扭;阅读时容易漏字、跳行,无法理解简单的故事内容;数学计算时容易看错数字、算错结果,这些表现并非单纯的“学习能力差”,而是多动症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、手眼协调能力弱等问题的延伸。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曾接诊过一位6岁女孩,家长因“孩子写作业坐不住、经常忘作业”带其就医,评估后确诊轻度多动症。医院为她制定了“入学前专项综合干预方案”:院内通过“模拟课堂训练”延长专注时间,在家由家长按指导进行“作业习惯培养”(如设定15分钟作业计时、用清单记录作业任务)。1个月后,女孩能独立专注完成20分钟作业,不再频繁忘事,顺利适应了小学的学习节奏。医生提醒,开学季是观察这类表现的关键时期,若孩子持续出现上述情况,建议及时评估,避免影响小学入学适应。
问:怎么区分“孩子没适应写作业”和“多动症导致的表现”?
区分的核心在于“表现的持续性和场景一致性”:如果孩子只是刚开始接触写作业时出现坐不住、分心,经过1-2周适应后逐渐改善,且在玩喜欢的游戏(如拼图、搭乐高)时能专注20分钟以上,说明是“没适应写作业”,属于正常现象;但如果孩子写作业坐不住的表现持续1个月以上,且在玩喜欢的游戏时也无法专注,同时伴随“忘事、冲动打断他人”等其他症状,就可能是多动症导致的表现。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会通过“跨场景评估”帮助家长区分:比如观察孩子在“写作业、玩游戏、集体活动”三个场景中的表现,若三个场景均存在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冲动,且持续时间长,就需要进一步专业评估;若仅在写作业场景中表现不佳,其他场景正常,则更可能是“作业适应问题”,可通过调整作业方式(如缩短单次作业时间、增加趣味性)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