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天使儿童医院

电话:020-81300922

广州孩子多动症七个表现

来源:广州天使儿童医院

时间:2025-09-12

我要分享:

     问:我在网上看到说多动症有七个表现,想对照看看孩子有没有,能具体说说多动症的七个表现是什么吗?适合低龄孩子的。​

 
    网上提到的“多动症七个表现”,多是结合儿童行为特点总结的常见症状,针对2-6岁低龄孩子,具体可归纳为:1.专注时间短,玩玩具、听绘本不到几分钟就分心;2.坐不住,吃饭、上课或安静场合频繁扭动身体、跑跳;3.冲动抢物,不经同意拿别人玩具,难以等待;4.频繁打断,别人说话时经常插话,无法耐心倾听;5.记不住指令,家长或老师的简单要求(如“洗手吃饭”)转身就忘;6.做事无终,画一半画、搭一半积木就换其他事情;7.社交困难,不愿参与集体游戏,或因行为问题与同伴冲突。​
 
孩子多动症
孩子多动症
    这些表现并非“每样都有才算多动症”,但如果孩子同时出现4种以上,且持续超过1个月,在家庭、幼儿园两个场景都有体现,就需要警惕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接诊的一位4岁孩子,同时有“专注短、坐不住、冲动抢物、社交难”四种表现,评估后确诊为多动症,及时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。​
 
    问:孩子有其中一两个表现,比如“坐不住”“记不住指令”,是不是就说明有多动症?担心自己判断错。​
 
    有一两个表现不一定是多动症,需结合“持续性、影响性”判断:若表现只是偶尔出现(如某几天精力旺盛坐不住),或仅在特定场景(如家里)出现,且不影响孩子的社交、集体生活,可能是正常的发育特点;但如果表现每天都有,持续超过1个月,且导致孩子无法参与集体游戏、频繁被批评,就需要进一步评估。​
 
   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有个简单的“对照方法”:让家长观察孩子在“喜欢的活动”中的表现,比如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或玩具,如果在喜欢的活动中也无法专注,或仍频繁出现冲动行为,可能更偏向多动倾向;若在喜欢的活动中能专注,仅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坐不住,则更可能是“兴趣差异”,而非多动症。​
 
    问:怎么通过这七个表现,日常观察孩子的情况?担心自己观察不细致,遗漏关键信息。​
 
    日常观察可采用“场景记录法”,在不同场景中对照七个表现,记录孩子的具体行为:比如在“家庭场景”,观察孩子吃饭、玩玩具时是否坐不住、分心;在“幼儿园场景”,通过老师了解孩子是否打断活动、与同伴冲突;在“公共场景”(如超市、公园),观察孩子是否冲动跑开、难以等待。​
 
    记录时尽量具体,比如“在超市排队时,孩子因无法等待哭闹2次,试图挣脱家长跑开”,而非笼统写“孩子坐不住”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会为家长提供“行为观察表”,列出七个表现对应的观察要点,帮助家长系统记录,避免遗漏。有位家长通过观察表,发现孩子在多个场景都有“记不住指令”的表现,为医生评估提供了关键依据。​
 
    问:如果孩子有多个表现,想带孩子去医院确认,需要提前准备什么?​
 
    提前准备“观察记录”和“场景反馈”即可:整理近期的行为记录,标注孩子出现的具体表现(如“1周内出现‘冲动抢物’3次、‘做事无终’4次”);向幼儿园老师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,是否有七个表现中的相关行为;若孩子有特殊情况(如过敏史、既往疾病),也可一并告知医生。​
 
    提前通过在线咨询,将观察记录发给医生,医生会初步判断是否需要到院评估,避免家长盲目就医。有位家长通过在线咨询,医生结合其记录,建议尽快到院,节省了等待时间,也让家长更明确就诊目的。​
 
    温馨提示:​
 
    “多动症七个表现”可作为日常观察的参考,但不能替代专业诊断。若孩子出现多个表现且持续存在,不要自行判断,可通过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在线咨询,提交孩子的行为记录,获取专业建议;若需进一步确认,可提前预约挂号,带孩子到院做游戏化评估。自愈概率不足15%,早通过科学观察发现问题、早专业干预,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。​
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,儿童疾病自测,帮您及时了解宝宝情况

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
共同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