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孩子5岁,做什么都拖拉,穿衣服要半小时,吃饭要1小时,写作业更是磨磨蹭蹭,催半天也不动。这种拖拉的习惯能改过来吗?有什么好办法啊?
答(广州热心网友):
我家孩子之前也是“拖拉大王”,穿衣服磨磨蹭蹭,上幼儿园经常迟到,后来用了“时间管理小游戏”的方法,慢慢改过来了。比如给孩子买一个卡通计时器,穿衣服前和孩子约定“我们来比赛,看看能不能在计时器响(设定10分钟)前穿好衣服,穿好就奖励一个小贴纸”,孩子为了贴纸会主动加快速度。
还有吃饭的时候,不催孩子“快吃”,而是说“我们今天要在动画片开始前吃完,这样就能完整看一集了”,用孩子感兴趣的事做“时间锚点”。另外,我还会把“大任务拆成小任务”,比如写作业,不直接说“把作业写完”,而是说“先写5个生字,写完我们休息2分钟玩玩具”,孩子觉得任务不难,就愿意配合了。大概坚持1个多月,孩子拖拉的情况就明显改善了,现在穿衣服10分钟就能搞定。
不过如果孩子拖拉的同时,还伴随“注意力不集中、做事情没兴趣、容易分心”,可能就不是单纯的习惯问题了,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看看,排除是不是注意力缺陷的问题。
答(专业医生,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儿童心理行为科):
5岁孩子拖拉多与“时间观念弱、任务难度不匹配、注意力易分散”有关,通过科学引导多数能改正,但若伴随“注意力不集中、无兴趣、抵触所有任务”,需排除“注意力缺陷、情绪问题”,避免单纯归为“习惯差”。
家长可通过四步科学引导:1.建立时间观念:用“可视化工具”(如卡通计时器、日历)帮孩子理解时间,比如穿衣服时设定10分钟计时器,告诉孩子“计时器响就是时间到”;2.拆分任务降低难度:把“穿衣服”拆成“穿袜子→穿裤子→穿上衣→穿鞋”,每完成一步就表扬,让孩子有成就感;3.用兴趣驱动配合:把任务与孩子喜欢的事结合,比如“吃完晚饭就能玩15分钟积木”“写完作业就能看绘本”,避免用“批评、催促”施压;4.制定规则并坚持:明确“拖拉的后果”(如因拖拉没赶上看动画片,就只能等下次),且规则一旦制定就不随意妥协,让孩子知道“拖拉会失去喜欢的事”。
若引导1-2个月后,孩子拖拉无改善,且出现“做任何事都无兴趣、注意力集中时间短(如玩玩具不到5分钟就换)、抵触任务(一说写作业就哭闹)”,需带孩子做“注意力与行为评估”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采用“一对一诊疗”,医生会有30分钟独立问诊时间,通过观察孩子完成简单任务(如搭积木、串珠子)的表现,判断是否存在“注意力缺陷、情绪抵触”。若仅为习惯问题,会给出更细化的家庭引导方案;若存在注意力缺陷,会制定“专注力训练计划”,帮助孩子提升任务执行能力。
温馨提示:
孩子拖拉习惯的改正需要耐心,家长别急于求成或频繁批评。若引导无效或伴随异常表现,可通过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线咨询,获取个性化建议;十一假期专家号可提前预约,到院后享受专业评估,早找到原因早引导,帮孩子养成高效做事的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