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孩子3岁,走路总摇摇晃晃,容易摔跤,连站在平地上都要扶着东西,感觉没有平衡感。这种没有平衡感可能是什么疾病啊?该怎么办?
答(广州热心网友):
我朋友家孩子2岁多的时候也没有平衡感,走路总摔跤,后来去医院检查,医生说是“轻度感统失调”,通过感统训练改善了。朋友说感统失调的孩子,平衡能力、动作协调都比同龄孩子差,比如不会单脚站、走直线会偏离,但不是“严重疾病”,通过针对性训练就能提升。
朋友当时带孩子在医院做感统训练,比如走平衡木、玩滑梯、跳蹦床,回家后也每天陪孩子做“平衡小游戏”,比如让孩子站在沙发靠垫上(软一点的,即使摔倒也不疼),慢慢练习站稳,或者玩“踩直线”游戏(用胶带在地上贴直线,让孩子沿着走)。大概坚持了2个月,孩子走路就稳多了,也很少摔跤了。
不过如果孩子除了没有平衡感,还伴随“说话晚、反应慢、眼神不与人对视”,朋友说就要警惕是不是“小脑发育不良、自闭症”这些问题,一定要去医院做全面检查。
答(专业医生,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发育科):
3岁孩子没有平衡感,可能与“感统失调、小脑发育不良、前庭功能异常、肌肉力量弱”有关,需通过专业评估明确原因,多数通过训练或干预可改善,并非所有情况都是“严重疾病”,但需早识别早干预。
常见原因及应对方式:1.感统失调(最常见):因大脑与身体感觉器官的连接不协调,导致平衡能力差,表现为走路摇晃、易摔跤、无法走直线,可通过“感统训练”改善(如走平衡木、玩秋千、跳蹦床);2.小脑发育不良:除平衡差,还伴随“动作协调差(如拿东西不稳)、精细动作弱(如扣扣子困难)”,需通过“头颅MRI”检查确诊,确诊后进行“平衡训练+康复治疗”;3.前庭功能异常:前庭器官(内耳中负责平衡的部分)发育不完善,表现为平衡差、容易晕车、怕旋转,可通过“前庭功能训练”(如旋转木马、摇晃游戏)改善;4.肌肉力量弱:腿部、核心肌肉力量不足,无法支撑身体稳定,表现为站立时摇晃、走路易累,可通过“肌力训练”(如爬楼梯、蹲起游戏)提升。
若孩子出现“平衡差持续不改善(超过3个月)”“伴随动作协调差、精细动作弱”“无法完成同龄孩子能做的平衡动作(如单脚站3秒、走直线)”,需带孩子到医院做“平衡功能评估”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采用“一对一诊疗”,医生会有30分钟独立问诊时间,通过“动作观察、平衡测试(如Romberg征)、前庭功能检查”,结合“头颅MRI”(必要时),明确原因。确诊后,会制定个性化方案,如感统训练、平衡康复治疗,且定期评估进度,调整训练难度,确保效果。
温馨提示:
孩子没有平衡感并非“无法改善”,关键是早找到原因并干预。家长可通过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线咨询,发送孩子走路、站立的视频,获取初步判断;十一假期专家号可提前预约,到院后享受专业评估与训练方案,早干预早帮孩子提升平衡能力,避免影响运动发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