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提问:孩子5岁,说话吐字不清楚,比如把“哥哥”说成“得得”,“兔子”说成“肚子”,别人很难听懂。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在家能做哪些训练帮孩子改善啊?
热心网友回答:
我家孩子之前也吐字不清,去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检查,医生说是“构音障碍”,也就是口腔肌肉协调不好,发音部位找不准。医生教了我们几个居家训练方法,特别简单,比如“吹泡泡”练口腔肌肉力量,“发音对比游戏”(比如拿玩具车和积木,说“滴滴车”“哥哥搭积木”,让孩子感受“d”和“g”的区别)。
我们每天陪孩子练15分钟,坚持2个月,孩子吐字就清楚多了。医生还说,在家别总纠正孩子“你说错了”,而是自然重复正确发音,比如孩子说“得得”,就说“对呀,是哥哥,我们一起找哥哥玩”,避免孩子抵触。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儿童语言发育科医生回答:小孩说话吐字不清楚,最常见原因是“构音障碍”,即口腔肌肉协调能力弱、发音部位感知不准确,少数可能与“舌系带过短、听力异常”有关,需先排除病理因素,再进行居家训练。
居家训练指导(适用于构音障碍导致的吐字不清):
口腔肌肉基础训练:通过“吹泡泡、舔勺子、鼓腮”提升口腔肌肉力量与协调性,比如让孩子用吸管吹泡泡,尽量吹大且保持时间长,每天练5-10分钟;
发音对比训练:将孩子混淆的音放在一起对比练习,比如分不清“d”和“g”,就用实物或图片做道具,说“弟弟(dìdi)玩玩具”“哥哥(gēge)吃苹果”,边说边让孩子摸发音部位(如发“g”时摸喉咙感受振动);
儿歌跟读训练:选择包含目标发音的简单儿歌(如含“t”音的《小白兔》),家长慢速示范,孩子跟读,利用儿歌的韵律感帮助孩子记住正确发音。
若居家训练1个月无改善,或孩子吐字不清涉及多个音(如超过5个),建议带孩子做“构音功能评估”。我院语言发育科通过“30分钟评估”明确孩子的发音问题,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,多数孩子通过3-6个月的训练,吐字能明显清晰。